“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走进磬乡大地,秸秆还田机、深耕机、播种机,机声轰鸣人欢唱,全县干群奋战在“三秋”一线,一手抓生产确保粮食颗粒归仓,一手抓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在金色原野上奏响了绿色发展的高昂乐章。
作为全国产粮大县,灵璧县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做好秸秆综合利用这篇“大文章”,创新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帮扶培育190多个秸秆综合利用经营主体,配备1900余台套收储离田机械,共设置秸秆收储点246个,将秸秆综合利用推向市场化、产业化,做大做强“秸秆经济”,打造出一条适合当地绿色循环发展的秸秆综合利用新路径。权威统计数据表明,2020年全县秸秆还田率31.78%,综合利用率93.16%,处于宿州市领先位次。
近年来,该县完善工作机制,建立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规划、财政、发改、经信、农业农村、畜牧、农机、扶贫等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和提前介入制度,基本实现项目申报、土地供给、环境评价、电力优惠等一路“绿灯”,做到统一组织、统一部署、统一行动、依法实施,确保了工作的有力推进、有序开展。
该县一方面有序规划引导,印发《灵璧县2021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出台《秸秆综合利用考核指标及计分细则》,压实了各乡镇秸秆综合利用任务;编制《秸秆产业化利用民生工程实施方案》,持续加大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设置和支持;指导安徽金秸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灵璧县秸秆产业协会,发展会员单位76家,年秸秆收储利用能力达到40万吨,带动近万名农民及贫困人口就业,每年可为社会增产增收2亿元以上。
另一方面,实施“三单”管理。率先在全省建立试行灵璧县农作物秸秆收购单制度,单据必须村组和乡镇签字确认,确保务必收储利用本县秸秆;试行灵璧县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单制度,要求申报秸秆产业化利用奖补企业,提交秸秆产品销售台账;试行秸秆收储点综禁包保责任单制度,各乡镇加快完善“每个村设置1个标准化临时堆放转运点、2万亩有1个标准化收储中心”收储体系,促进收储利用与环保、消防、安全生产有机融合。
加大资金投入。投入省级财政资金1575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630万元,保证综合利用、民生工程和综禁工作经费,目前以上经费已经到账。另外,该县先后于2016年、2017年、2018年、2020年四次获批中央财政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合计资金0.6亿元左右,80余家企业和贫困村获得了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势头和信心。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灵璧县再获中央财政试点项目资金1500万元,目前,试点项目正加快实施中,个别项目已经竣工。
夯实收储体系。用“活”土地政策。秸秆收储用地列入设施农用地中的附属设施用地,开辟了秸秆收储用地“绿色通道”。用“实”项目资金。严把项目程序关,将“建设收储钢构大棚”用地许可作为项目申报要件,确保“依法建设、持续利用、长久获益”。用“足”两种资源。统筹好秸秆捡拾打捆、转运离田、卸载堆放、揉丝除尘、加压打包、搬运码垛、看护管理等各环节。用“好”试点经验。目前,省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方案采纳了灵璧做法,全县标准化秸秆收储点均配齐消防洒水车及其他消防器材,设置了警示标识、宣传标语和隔离带。此外,申报安徽省地方标准《农作物秸秆标准化收储点建设技术导则》的工作也同步进行中。
秸秆不起眼,利用也是宝。如今,随着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途径越来越趋于多元化,灵璧县探索开辟了一条综合利用渠道,串起了一条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绿色产业链”,实现了生态经济效益双提升。
石家庄宏胜达新能源有限公司,遵循可持续化发展要求,专注生物质能源的研究,现主要生产大力士生物质燃烧器、布袋除尘器、旋风除尘器等生物质能源设备;如果您的生物质燃烧器使用中遇到任何问题,欢迎您来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