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骄阳,透着绿色的希望。安徽省桐城市范岗镇高黄村一片200亩的瓜蒌地里,连绵的枝叶绿波荡漾,密实的瓜蒌青翠欲滴。这片瓜蒌地,是桐城市秸秆产业化利用实施项目之一。
作为粮食主产区县,桐城市年产以水稻为主的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约为40万吨,如何利用好如此庞大的秸秆量,该市按照“因地制宜,确立利用方向;科技支撑,决定利用方式;同心协力,拓展利用规模。”工作思路,以实现秸秆利用“绿色生态”的目标。
桐城市新渡镇永久村的桐城市桐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了永久村3700亩农田,种养结合,建了六个养鸭大棚,常年存栏蛋鸭2万只以上。公司负责人周大情说:“我从2018年开始养鸭,因为那一年安徽省出台了《安徽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这个文件不仅明确了利用农作物秸秆有一定的奖补,还表明了是个连续性政策。种田人都知道,稻草年年直接还田,病虫害累积十分严重,以前也有将稻草收集离田的想法,但考虑到人工、运输等成本大,下不了决心,现在有了利用奖补,促使我选择了入门低、资源足,比较符合实际的路径:养鸭。养鸭的初衷是为让稻草离田,解决稻草的出路,稻草做鸭棚垫栏,与鸭粪混合发酵,返回田间,做有机肥。”
周大情在周边种粮大户中,是大家公认的“聪明人”。2020年初,他自己摸索将秸秆鸭粪混合发酵后制作育秧基质,试验后秧苗参差不齐,不灰心的他一方面外出求教,一方面请来专家剖析原因。今年,周大情自制育秧基质500吨,不仅满足自己的需要,还为周边种植大户代育1500亩秧苗,仅此一项,节约购买基质费30万元。
记者在一块插着“桐城市桐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再生稻示范片”标牌的田头驻足,只见苗粗叶状,长势蓬勃。周大情抑制不住满心的喜悦,他告诉记者:“这一片320亩田和另一片540亩田是承接中国水稻研究所和安庆市农技推广中心的‘绿色高产高效品种生产示范’,这860亩田,今年做到‘三不’:不施化肥,不施除草剂,不打农药,生产真正的绿色生态粮食。”周大情介绍,今年栽插前,公司安排人员将鸭粪、秸秆为原料的有机秸混肥,以每亩700-1500斤的分量平铺到田间,然后翻耕,再水泡10天左右充分发酵,在此基础上进行栽插。周大情算了一笔账:“示范田每亩减少化肥农药费用400元,其他田每亩减少化肥款120元。”
在周大情的带动和指导下,流转承包了4600亩农田的新渡镇杨树店村种粮大户周情礼今年也自制育秧基质500吨。他说:“去年我购买基质花了24万元,今年全部使用了自制的基质,不仅节约了投入,且肥效足,秧苗壮。”
在桐城市天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宽敞的厂棚内,并列摆放着两套机器设备,这是该公司与两家科研机构正在进行的以秸秆为原料制作有机肥的试验。该企业负责人鲍峰说:“农作物秸秆富含养分同时也携带有大量病菌、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秸秆还田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还造成土壤有机质下降,耕地质量差,不得不逐年增加化肥、农药投入。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利用科技力量,将秸秆转为优质清洁高效的有机肥,既能改良土壤,又可防治病虫害,更可以逐步淘汰化肥,生产绿色生态粮食。”
鲍峰介绍:“一套设备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开发的非生物发酵技术处理秸秆,制作有机肥。这套设备2020年底订购到家,在中国水稻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今年制作了5000亩稻田的育秧基质,使用效果理想。现在进行的是,完善秸秆处理工艺技术,完善配方和应用技术,以便推广。”“另一套设备是南京碧然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在进行一次性高温发酵生产秸秆有机肥试验。”
他说:“像我这样有将秸秆直接转化为有机肥需求的种粮户很多,合适的设备有很大的推广空间。”鲍峰说,“今年力争利用秸秆6000吨,大力生产有机肥,逐步替代化肥走绿色粮食生产之路。”
和鲍峰一样,利用科技力量,拓展秸秆利用空间的还大有人在。6月27日,安徽龙眠山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凯,刚从“中国油茶品牌建设博鳌论坛”归来。他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建一座有机肥厂,引进先进技术,利用自有的水稻秸秆、稻壳、茶油饼生产有机肥,以实现油茶的有机生产。”他说:“目前已完成选址工作,商标注册正在办理中。”龙眠山公司是秸秆利用户,年利用秸秆2000多吨,公司现种植有油茶6000亩、水稻2000亩。他们利用水稻秸秆冬天覆盖油茶根部,以保温保湿,呵护油茶过冬。春天过后,秸秆腐烂,又化为促进油茶生产的有机肥料。现在,他们又迈开了秸秆利用的新步伐。
桐城市把秸秆产业化利用当作秸秆综合利用的主抓手,三级联动,不断扩大秸秆利用队伍和规模。
桐城市旺清农场,流转农田1600亩,自种瓜蒌300亩,合种瓜蒌500亩。2020年,在当地镇农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将水稻秸秆打捆收集,全部用于瓜蒌地冬季覆盖。当今春秸秆腐烂后,正好到了瓜蒌换苗的季节。栽插新苗时,一名妇女惊奇地叫道:“怎么今年地里这么松泡。”旺清农场负责人琚珊珊说:“稻草冬季覆盖瓜蒌确实有好处,目前到了挂果季节了,和往年相比,今年少打了一遍除草剂,少施了一道肥,这两样节约了4.7万元投入。”
桐城市孔城镇铁山村支部书记程亮,是当地致富带头人,他的公司是安徽省牛羊协会会员单位,他以“公司+农户”方式,吸纳当地5户养牛户,为他们采购、销售提供帮助,日常养殖中进行技术指导。在秸秆利用上,以“公司+农户”方式集中申报,年秸秆利用量达到了2000多吨,每户都拿到了奖补资金,也激发了他们扩大养殖的干劲。吕亭镇石桥村村民彭腊香,在程亮的带领下,由三年前年养10余头牛,到现今存栏35头牛,年利用秸秆量达到500吨。
据桐城市农业农村局统计,该市年利用秸秆量500吨以上的市场主体已有42家,利用量100-500吨的有10余家。
为鼓励秸秆利用,扩大利用规模,桐城市出台的《桐城市秸秆产业化利用奖补管理细则》中对少于安徽省奖补标准的年利用量500吨以下的市场主体,由县级财政给予奖补。
秸秆利用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是桐城市今年的一个新思路。在市农村能源中心支持下,2021年,青草镇铜锣村利用乡村振兴项目,投资120万元,申报兴建1000平方米收储中心,租给本村养殖大户使用,此举将带动当地8户10人就业,年增加村集体收入6万元。
石家庄宏胜达新能源有限公司,遵循可持续化发展要求,专注生物质能源的研究,现主要生产大力士生物质燃烧器、布袋除尘器、旋风除尘器等生物质能源设备;如果您的生物质燃烧器使用中遇到任何问题,欢迎您来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