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巨野县营里镇邢庄村的一处秸秆收购点,一个个打捆成型的小麦、大蒜秸秆“包裹”齐整地码放在一边,很是别致。 “我活了一大把年纪了,做梦也没想到麦秆儿也能卖钱!”65岁的邢庄村村民邢严贵在将拉来的小麦秸秆过磅称重后,反复清点着收购人员递来的100多元现金,话语间掩饰不住喜悦。
营里镇是农业大镇,每年小麦种植面积有2万亩,大蒜5万亩,而辣椒和棉花的种植总面积超过6万亩。每年农忙过后,如何有效地处理收割后的农作物秸秆,曾经是当地面临的难题,其中以辣椒和大蒜秸秆较为“棘手”。
秸秆,其实是错了位的资源。常年从事防盗门生产的邢庄村村民邢海洋偶然间萌生了这么一个想法:“我们做防盗门烤漆,电费成本很高,后来尝试采用锯末生物质颗粒作为燃料,但仍收效甚微。秸秆能不能做成生物质燃料?”经过多次改进设备,他终于成功将小麦、棉花等秸秆加工成生物质颗粒燃料,而辣椒、大蒜、大豆等秸秆则加工成畜禽饲料。
“秸秆经过除尘、初粉、二次细粉、挤压、冷却等10余道工序,只需10分钟就能生产出生物质颗粒燃料,日产100余吨。”在山东康百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处秸秆加工点,负责人邢海洋捧着一把由小麦秸秆加工成的如小拇指大小的颗粒燃料向记者展示,别看它们样貌平平无奇,里面却蕴含着“大能源”。
“这种颗粒化秸秆燃料经过粉碎和高温压缩后,只有原来体积的十分之一,易于储存、运输。”邢海洋又以此为契机,研发出了专用炉具,使得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不产生一氧化碳,残留低于5%。“这种新型炉具可以自动点火、自动下料,燃烧率超过95%,已经获得国家专利11项。”邢海洋说。
邢海洋的带头引领,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认识到了秸秆的价值,合作社人数从最初的5人增加到1000人,承包的土地达到了3万余亩。“村民可以用秸秆卖钱,根据秸秆类型不同,每亩地可以增加收入50元到100元。”邢海洋说,村民还能将秸秆换成生物质颗粒燃料,用作冬季取暖。
“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市场价为每吨700元,一个采暖季只需两吨,也就是1400余元。”邢海洋说,“而使用煤炭取暖,每吨900元,冬季取暖则需要3吨,相比之下,前者费用节省了一半。更重要的是,这种燃料属于新型可再生洁净能源,原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像这种畜禽饲料是由大蒜秸秆和大豆秸秆按照一定比例加工而成,只需掺入水,便可直接投喂。”邢海洋说,大蒜是天然的“抗生素”,具有抗菌、杀菌的功效,畜禽食用后很少得病。“我们已与6家养殖场建立常年合作关系,饲料供不应求。”邢海洋说。 秸秆“催”生全新产业链。目前,邢海洋以秸秆加工生物质颗粒燃料与饲料已形成从打包、码垛、运输,再到加工生产“一条龙”模式,吸引周边村庄3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 据统计,2019年到2021年,营里镇年秸秆收购量约40000吨,综合利用率超过90%。
“综合来看,我们镇探索的这种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模式,带来了多重效应,实现了环境有改善、群众有收入、企业有收益,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营里镇党委书记朱良斌说。目前,巨野县已初步形成了秸秆直接还田、秸秆肥料化利用为主,秸秆过腹还田、秸秆腐熟、沼气发酵、食用菌基料、秸秆生物发电、秸秆腐熟生产有机肥、秸秆转化为生物质新能源、零甲醛秸秆压缩成木工板等为辅的综合利用方式,带动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以上。
石家庄宏胜达新能源有限公司,遵循可持续化发展要求,专注生物质能源的研究,现主要生产大力士生物质燃烧器、布袋除尘器、旋风除尘器等生物质能源设备;如果您的生物质燃烧器使用中遇到任何问题,欢迎您来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