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秸秆综合利用的手段和方式相对,成熟。对秸秆综合利用国际趋势的系统总结发现,秸秆的机械化加工、产业化利用,综合利用的多元投资、政府扶持等方面,国外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这些方面也是中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所在。对比国际经验,首先对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进行了量化测定,并对中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秸秆资源的循环利用、产业链的延伸、体制创新、技术推广等方面提出了中国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思路。
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秸秆资源大国,2015年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10.4亿t,可收集资源量为9.00亿t。但是,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农村能源事业发展的影响,中国每年有超过2亿t的秸秆被遗弃或就地焚烧,不仅对秸秆资源造成严重浪费,污染大气环境,同时还隐藏着诸多安全隐患[1]。因此,借鉴国外秸秆综合利用先进经验,提高中国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对国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进行了单项研究,缺乏对农作物秸秆利用综合手段的融合研究,也缺乏对国际经验深人系统的总结。本文通过对欧美发达国家秸秆综合利用先进经验的总结和梳理,找出中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从多维角度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秸秆综合利用对策,为提升中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规模层次提供政策参考。
1
秸秆综合利用中外比较
1.1国际趋
1.1.1秸秆还田及保护性耕作
秸秆还田实施保护性耕作,是国外最常用的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0。20世纪初叶,席卷美国西部的“黑色风暴”,促使美国人最先进行了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和应用。通过近010年的努力,使得美国西部草原严重的风蚀问题基本得以解决,截至2015年美国秸秆还田率约为65%,预计在2020年达到70%。加拿大%85%的耕地位于西部大草原,为减少风蚀、水蚀影响,同样采取免耕和少耕耕作体系来促进秸秆还田,经过数十年的研究、改良、示范及推广,目前其保护性耕作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
[2]。澳大利亚也将免耕、少耕等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实施不翻动土壤的浅松作业,一般情况下,疏松地表5?10cm的土壤,达到疏松土壤、去除杂草及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旱作农业区耕作采用翼型铲代替铧式犁[3]。西方发达国家秸秆还田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除了先进技术的应用,另一重要的原因是得到政府的重视。在秸秆还田及保护性耕作推广之初,大部分国家通过项目引导、政策扶持、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方式引导农民实施。比如,美国联邦政府通过立法形式制定法律法规,要求高侵蚀土地必须采用保护性耕作,减少耕地风蚀;同时设立国家土壤保护局,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示范及推广应用设立专项经费。澳大利亚实行购机补贴、技术推广补助及税收优惠等政策用于推广保护性耕作。加拿大、巴西也将保护性耕作技术列为一项重要的农业政策。另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启动生命计划(Life project),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提供极大的支持[4]。
石家庄宏胜达新能源有限公司,遵循可持续化发展要求,专注生物质能源的研究,现主要生产大力士生物质燃烧器、布袋除尘器、旋风除尘器等生物质能源设备;如果您的生物质燃烧器使用中遇到任何问题,欢迎您来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