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收结束,小麦、油菜等作物秸秆大量产生。如何让秸秆找到“好归宿”,不再成为“夏收的烦恼”,这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一道必答题。本期介绍了一些地区做足做活做实秸秆综合利用“绿色”文章的经验和做法,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一辆辆满载着油菜秸秆的大型卡车,在打包场指定位置停好后,一旁的抓草机立即将蓬松的秸秆大把送入打包机“口中”,随后,一块块紧实的长方体秸秆包如变魔术般从传送带上缓缓落地,它们被整齐有序地堆放在一起,等待运往本市的生物质发电厂再利用。
而在今年之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张甸镇在油菜秸秆的处理上,却未曾有过这样的场景。当地流传着一段“四个一点”的顺口溜,即“偷偷烧一点,河里抛一点,集中埋一点,土灶留一点”。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几乎每年都有村干部被问责、村民被罚款,环保压力越来越大。
随着秸秆“双禁”工作的深入推进,张甸镇今年在全区率先开展油菜秸秆综合利用,迎来广大干群一致叫好。夏收时节,记者来到张甸镇油菜秸秆收集、打包、转运和再利用一线采访,所见所闻,令人欣喜,也引人思考。
困惑:烧不得、抛不得、埋不得,如何使得?
张甸镇地处姜堰区西南部,是泰州市30个中心集镇之一。全镇耕地面积7.5万亩,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油菜总面积1.5万亩。镇党委书记宋华卿介绍,镇内沙壤土居多,适合油菜生长,农民尤其喜欢在家前屋后、拾边地种植油菜,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增加亩均1200余元的年收入。
然而,正因为种植零散,油菜就无法像稻麦一样机械化收割,秸秆粉碎还田,而且油菜秸秆体积大、重量轻,运输成本大,每年4500余吨的油菜秸秆如何科学处理,成了令地方党委、政府和种植户头痛的难题。
“以前我会躲着村干部,夜里偷偷烧或者抛到河沟里,虽然知道对环境不好,抓到一次还要罚2000块,但不烧不抛又能怎么办?”64岁的杨港村13组村民周加凤说,他尝试过将油菜秸秆堆在白果树下,撒上菌种自然发酵做肥料,可存在火灾隐患,最后还是放弃了。
杨港村党总支书记阙爱民说,近两年,直接焚烧秸秆的村民越来越少,村里处理油菜秸秆最多的方式是深埋,看似安全有效,实则也有很多争议,而且租用挖掘机和组织人工的成本也较高。
2015年,阙爱民任沙梓村党总支副书记时,曾以村“两委”的名义向市内电厂寻求合作,希望由电厂安排车辆解决油菜秸秆运输问题,但因秸秆未打包,运输次数多、费用高,最终未能达成协议。
“省环保部门7个高空球机监控探头覆盖全镇,有烟有火自动报警,还有无人机每日巡查……打赢‘双禁’主动仗,我们必须找准发力点。”张甸镇镇长王志刚说,加快实现油菜秸秆资源化利用,既是基层干群的现实呼声,更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石家庄宏胜达新能源有限公司,遵循可持续化发展要求,专注生物质能源的研究,现主要生产大力士生物质燃烧器、布袋除尘器、旋风除尘器等生物质能源设备;如果您的生物质燃烧器使用中遇到任何问题,欢迎您来电咨询。